早采早卖,猕猴桃产业发展之痛

目前已经进入了猕猴桃产季的末期,今年整个猕猴桃市场仍然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后期市场持续低迷。以四川红心猕猴为例,今年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普遍低30%以上,到了10月下旬收购入库价格普遍在每斤4元左右,蒲江品质较好的果子在6元左右,而品质较差的价格只有2元。猕猴桃价格持续走低,除了这几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市场竞争激烈以外,猕猴桃大规模的“早采早买”现象,严重破坏猕猴桃市场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蒲江县官方规定的红心猕猴桃最早上市时间为8月18号,而据四川各级农业相关部门统计,到8月上旬,已经有近千吨未成熟的猕猴桃入市。多位猕猴桃专家和不少批发商都反映,今年红心猕猴桃早采现象非常普遍。有专家甚至预计早采数量达一半。而在四川最大的水果市场濛阳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甚至7月份就有来自成都、德阳、乐山等地种植的猕猴桃入市,而淘宝上也在7月上旬和中旬就开始销售四川的猕猴桃。

随着猕猴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励,早采上市成为部分种植户和销售商获利的重要手段。市场价格也证明了这一点,8月份,四川红心猕猴桃的收购价普遍在每斤6-7元,而现在收购价格只有2-4元,“早采早买”的收益十分明显。但“早采早买”对整个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随之显现。很多消费者表示7,8月就有猕猴桃上市,但购买之后发现品质非常差,放很长时间也不会成熟,口感又酸又硬,严重影响消费体验。到了九、十月份猕猴桃真正大量上市的时候,消费者就对国产猕猴桃失去了信心,从而导致销售难现象的发生。猕猴桃必须经过后熟,软了以后才能吃。这就存在一个“品质暗箱”,在购买时,消费者无法现场检验水果的口味,不能立刻判断其品质。这就给早采果上市留下空间,为未成熟果品流行埋下伏笔。大量未成熟猕猴桃果实上市,不能正常后熟,消费体验差,严重影响了国产猕猴桃在消费者之间的口碑。

七、八、九月份是猕猴桃营养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早采的果实生长发育期缩短,至少损失30%的产量;并且果肉成分以淀粉、柠檬酸为主,软熟后风味淡、口感差,营养价值低;果皮发育不健全,货架期、贮藏期缩短,入库贮藏烂果率高,市场反馈恶劣,对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危害。

针对“早采早买”现象,许多产区政府和行业协会都出台了各项管理规定,发布了本区猕猴桃的采摘上市时间,对早采现象起到了部分遏制的作用。要更进一步解决早采现象,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时候以前的猕猴桃不能买,让种植者更加了解早采早卖的危害。一方面则是要推广精准贮藏和熟化调控技术,做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科学调控猕猴桃的后熟,提高消费者的体验,用高品质的猕猴桃赢回消费者的信赖。

图片来源:Pixabay
© 2019 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蔬果报道

主题: 
地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