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榴莲进口量腰斩,越南占比骤降,泰国一家独大!

2025年1-2月,中国榴莲进口量同比腰斩至2.3万吨,较2024年同期减少56.7%,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进口金额为8.7亿,下降幅度也达到57.3%。进口来源也从传统淡季的越南主导变回泰国重占先机。泰国以86%的份额(1.43万吨)跃升为主导者,而2024年占比62%的越南骤降至11%(8501吨),菲律宾因台风灾害近乎退出市场,马来西亚则以高端品种猫山王维持小众存在。这一变化打破了过去越南与泰国二分天下的局面,泰国又回到一家独大的状态。

2025年1月,受春节错位及前期质量争议影响,泰国榴莲进口量2886吨,同比下降71.5%,进口金额1.2亿元,同比下降71.3%。得益于泰国政府迅速加强质量控制:2月进口量回升至1.1万吨,同比增长20.7%,金额4.5亿元,同比增长3.5%。泰国强制实施果肉与果皮双重检测,推行“四无”标准(无未熟果、无虫害、无虚假标注、无禁用化学品),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8%。目前全国17家认证实验室(单实验室日检测超2000样本,覆盖尖竹汶府等主产区)保障出口效率,尽管均价32元/公斤高于越南的28元/公斤,但采购商为降低风险选择泰国榴莲,其在华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35%提升至85%。

越南检测能力不足引发信任危机,越南榴莲进口量从2024年同期的1.87万吨暴跌至2025年1-2月的8501吨。1月7263.1吨(-67.5%),2月进一步萎缩至1238.3吨(-88.1%),市场份额从62%骤降至11%。越南农业部门对中国检测标准调整反应迟缓,全国仅9家中国认证检测机构,无法满足出口需求,导致清关延误。部分企业被迫将榴莲低价转售国内市场,地头价同比下跌超50%,甚至出现采购商违约弃货现象。

菲律宾台风叠加检测趋严致供应中断,受2024年超强台风“海燕”袭击吕宋岛主产区及中国海关农药残留检测趋严影响,菲律宾榴莲进口量从2024年1月的237吨暴跌至2025年1月的7.5吨(-96.8%),金额同比下降97.1%;2月虽恢复至27吨,但仍较2024年同期减少88.5%,供应链修复缓慢。

马来西亚榴莲高端市场稳健增长,2025年1-2月,马来西亚以109元/公斤的均价(为泰国普通品种2.3倍)出口135吨猫山王,虽产量仅占全球1%,但高端市场需求稳定。业内分析,若降低物流成本或开发中端品种,年进口量有望突破千吨。

未来趋势展望,短期内泰国主导地位难撼动,其东部产区扩产计划与中老铁路复线建设将巩固优势,预计2025年全年份额超85%。越南需重建信任,若2025年下半年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2026年份额或回升至15%-20%,冷冻榴莲或成突破口。新兴市场方面,老挝极有可能2025年获输华许可,印尼、柬埔寨加速种植园建设,但品种认证与供应链短板使其短期难成规模。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国际果蔬报道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主题: 
产品: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