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猕猴桃量升价跌,市场冬天提前来临?

每年国庆过后,都是国产猕猴桃的销售高峰,但今年的销售高潮似乎没有到来就退潮了。在陕西周至、咸宁等地上百万家的猕猴桃面临滞销,收购的客商越来越少,收购的标准越来越苛刻,导致收购价格不断压低,最低只能卖到每斤1-2元。而在另外一个主产区四川,情况同样不乐观,早熟品种红阳也因客商稀少,价格比去年降了许多。去年卖每斤8.4元左右的红阳,今年只能卖到每斤6.4元。晚熟品种金艳的价格比去年少了1元多,今年只能卖到每斤2.3元左右,而去年价格在是3.5元左右。

前两年风光无限的猕猴桃市场似乎一下进入了“寒冬”。其实国产猕猴桃不景气在今年年初就有了兆头,去冬今春高价收购猕猴入冻库的经销商80%都处于亏损状态。造成猕猴桃行业陷入困境的原因,笔者认为大约有一下几项。

首先是,近年来猕猴产量快速增长,产能过剩。2017年,全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超200万亩,产量将达260万吨。作为国内猕猴桃最大产区的陕西,猕猴桃产量增幅在20%左右。今年眉县猕猴桃30.2万亩,产量46万吨,周至42.3万亩,产量52万吨。而在四川产量预计比去年增长10-15%左右,苍溪的产量在12万吨,蒲江和都江堰合计12万吨。并且未来产量还将继续增长,因为近年来全国猕猴桃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很多非猕猴桃宜生区,也在盲目地大力推广,势必会造成市场商供大于求。

其次,国内猕猴桃缺乏领军品牌,低端供应过量、高端供给不足,缺乏深加工能力。目前国内市场缺乏像新西兰“佳沛”这样的强势品牌。国内猕猴桃大部分只能在中低端徘徊,附加值很低。虽然国内有几个好的品种,比如红心猕猴桃、翠香、贵长等优势品种,品质不低于进口,但是市场教育要花很长时间。猕猴桃的产业龙头企业才刚刚起步,分选、气调冷库没上几年,市场面大量流通着品质参差不齐的果子。市面上至今没有一样成规模的深加工产品,导致猕猴桃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能提高。

出口长期低迷也制约着国内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中国占到了世界猕猴桃产量的70%,但出口却少得可怜。近年来过程猕猴桃出口都只有几千吨的水平。2015年为2007吨,2016年为4133吨,今年1到9月为2249吨,预计全年也不会超过4000吨的水平。这与200万吨的年产量相比,只占0.2%。国内猕猴桃由于标准和品牌的缺失,在国际市场严重缺乏竞争力。而同期进口量却持续增长,2015年为9万吨,2016年达到12.5万吨,今年预计会超过14万吨。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0倍左右,这也表明国内猕猴桃高端市场仍然在高速增长。

最后,混乱的市场也是造成猕猴桃走向低迷的重要原因。早采,囤货居奇,猛烧钱打价格战都给本就不规范的猕猴桃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一些商家、果农为抢占市场、牟取暴利,采摘销售未成熟猕猴桃现象,严重扰乱了整个市场,影响了国产猕猴的口碑。各产区政府今年都采取措施严打早采行为,但仍然难以完全禁止,特别是在网络渠道早采猕猴桃依旧泛滥。另外,电商销售现在对传统渠道有一定冲击。果农只在乎把猕猴桃销售出去,而不在乎整个市场传统流通渠道的价格体系,导致了市场混乱。

今年势必是国产猕猴产业的一个转折点,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价格将会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行业洗牌已经开始,整个产业将回归市场本质——品质为王。

图片来源:Pixabay
2017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蔬果报道

主题: 
地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