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篇有关沃柑过量使用保鲜剂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广西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回应称,沃柑是耐贮存的水果,树上保鲜可达5个月,采后不经任何处理常温下可存放1个月以上。如需延长保鲜期,可采摘后经过洗选加工环节。洗选常规使用的抑霉唑、咪鲜胺等均为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登记注册的保鲜剂,规范使用进行果品保鲜,对食用者健康不构成影响。柑橘是否能使用保鲜剂?能使用什么保鲜剂?针对这些问题,小编收集了柑橘保鲜的相关资料为大家进行介绍。
由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行业标准《NY/T 1189-2017 柑橘储藏》详细规定了柑橘防腐保鲜的流程,主要分为:清洗和防腐保鲜处理、发汗处理、预分选、防腐保鲜剂、保鲜处理用水的水质、使用方法等6项。其中第6条“防腐保鲜”规定,柑橘果实运抵采收处理厂后应24小时内用规定的清洗剂和或防腐保鲜剂处理。防腐保鲜剂应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菌剂、保鲜剂或食品添加剂等,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目前,我国用于柑橘采收后浸果杀菌保鲜的农药登记产品共114个,有效成分有6个,分别为:咪鲜胺、抑霉唑、枯草芽孢杆菌、甲基硫菌灵、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百可得)、噻菌灵。 据专家介绍,严格按照农药产品标签使用农药是安全的。农药使用者要按照农药产品标签标注的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使用方法、特别是安全间隔期(水果经药剂处理后距上市时间)等农药使用技术要求使用农药。
以上6种保鲜剂(咪鲜胺、抑霉唑、枯草芽孢杆菌、甲基硫菌灵、百可得、噻菌灵)处理柑橘鲜果,除农药登记减免残留试验的产品,如枯草芽孢杆菌不需要在标签标注安全间隔期,其他5种均有标注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实际是在做登记试验时,通过监测果皮和果肉中药剂残留量来反推安全间隔期,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用量有所区别。如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百可得)在柑橘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0天,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而百可得在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是1天,也就是前一天打药,第二天可以上市销售。
在很多发达国家,鲜食柑橘几乎都经过了商品化处理。果品处理以杀菌剂处理、打蜡处理为主,特别注重果实采收、防腐保鲜处理、贮藏管理等综合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食品安全型贮藏保鲜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贮藏果实品质保持良好,采后损失极少(2%~5%)。对水果商品化处理各环节的硬件设施、清洗药物、防腐药物、蜡液、色素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操作技术规范。柑橘采后生产保证了产品高质量,同时也保证了食品安全。
图片来源:Pixabay
2021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