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生物泄漏”不可小觑,国际植物保护条约重拳出击!

您一定听说过海上石油泄漏事件,但可能不知道海运集装箱“​生物泄漏”会给人类带来更为严重的长期危害。

比如,近来在澳大利亚泛滥成灾的一种有毒蔗蟾亲缘种就是借运往马达加斯加的货物集装箱登陆的。其雌虫每年可产卵4万个,在危及大量动物和植物栖息地的同时,对当地的狐猴和鸟类造成灾难性威胁。

设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秘书处协调员费德乔克(Craig Fedchock)说: “果蝇、甲虫、真菌和同类有害生物使全球作物产量减少20%到40%。而由外来有害生物造成的作物损失和防治成本严重影响了粮食、纤维和饲料的生产。”

全球贸易迅猛,集装箱成了“罪魁祸首”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成本相对而言较低的海运大受追捧。如今,世界贸易的90%左右由海运承担:全球范围内每年的海运集装箱业务量大约是5.27亿。 仅中国一个国家每年的海运集装箱用量就超过1.33亿个。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和新西兰的检验记录显示,数以千计的各类生物正在通过海运集装箱被无意移动,”新西兰林业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布勒克霍夫(Eckehard Brockerhoff)在粮农组织最近举行的国际植保公约管理机构,即植物检疫措施委员会(简称植检委)的会议上介绍说。

他举例子说,过去五年来,针对抵达新西兰的11万多个空置海运集装箱进行的分析显示,十分之一的集装箱外部受到污染,是箱内污染率的两倍。有害生物包括舞毒蛾、非洲大蜗牛、阿根廷蚁和茶翅蝽,它们都给农作物、森林和城市环境造成威胁。土壤残留也可能含有入侵植物的种子、线虫和植物病原体。

一项研究显示,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高达全球年度经济活动的5%左右,约等于十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果将较难计算的因素考虑在内,其影响程度有可能翻番,布勒克霍夫介绍说。

制定植物检疫行动计划,刻不容缓!

整个全球海运系统拥有一整套庞大繁复的物流服务体系,因此难以采用统一的检验方法。这就促使60多年前世界各国就已经共同创建《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遏制植物病虫害通过国际贸易跨境传播。

去年,植检委更是通过了一项建议,鼓励各国植物保护机构确认并通报海运集装箱造成的风险,以便协助落实联合国《货物运输单元包装业务守则》的相关规定。该《守则》是一份非监管性行业指南,允许利益相关者采用一种体系来解决海运虫害侵袭,同时又不阻碍贸易的发展。

虽然彻底清除海运“​生物泄漏”还有待时日,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广泛的共识,并且努力采取行动减轻威胁。

比如,高度依赖农产品出口的新西兰发现集装箱污染率高达50%。早在10年前便开始采用先进的生物安保和集装箱卫生系统,在众多太平洋港口实行的检查以防止入侵物种进入,并为那些履约严格把关检疫的港口提供经济上的奖励。

同时,植检委也致力于推广最佳操作规范和加大现有规程的实施力度,并考虑在未来制定一项新的国际标准的可能性。

新闻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2016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地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