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贸易摩擦成为最大阻碍因素

根据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的消息,由于日前美方宣称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严重违背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8月3日后新成交的美国农产品采购暂不排除进口加征关税,中国相关企业已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

6月29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大阪会晤后,中美贸易摩擦一度有缓和的趋势。商务部曾经发布消息,7月19日以来,一些中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采购新的大豆、棉花、猪肉、高粱等农产品,向美国的供货商进行了询价。根据市场条件,已经有一批农产品采购成交。有关的企业已经申请排除对这部分自美进口的农产品加征的关税。截至8月2日晚,已成交大豆13万吨、高粱12万吨、干草7.5万吨、小麦6万吨、猪肉及制品4万吨、棉花2.5万吨、乳制品0.57万吨、加工水果0.45万吨、新鲜水果0.04万吨。这些成交的农产品,均由中方企业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申请排除进口加征关税。而乙醇、玉米、大豆油、葡萄酒和啤酒等农产品暂未成交,主要原因是目前美国这些产品的价格缺乏竞争力。以乙醇为例,去年3月和7月,中方对自美进口乙醇进行了两轮加征关税,分别加征了15%和25%的关税,目前税率为70%。按美国出口商报价,排除反制301调查加征的25%关税后,进口完税成本仍比国内市场价格高出30%多,不具备商业可操作性。

事实上中美农产品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贸易潜力巨大。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的成本优势突出,牛肉、大豆等产品的性价比较高,近几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中,农产品占比30%以上,而扩大农产品进口有利于降低中国下游成本,实现两国双赢。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241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9.2%,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头号出口市场。中国向美国出口农产品77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2%,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64亿美元。在农产品类别上,美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优势突出,而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优势明显。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价值139.5亿美元、畜产品价值29.2亿美元和谷物价值15.1亿美元。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水产品价值32.2亿美元、蔬菜价值11.5亿美元和水果价值7.7亿美元。

但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农产品作为中方的重要反制措施,双方贸易陷入停滞状态,2018中国也不再是美国农产品的头号贸易国。以最重要贸易产品大豆为例,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8803.1万吨,同比减少7.9%,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下降49.4%,占18.9%;从巴西进口6608.2万吨,增长29.8%,占75.1%。
而美国农业部报告,截至2018年12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达到37.36亿蒲式耳,创下纪录新高,出口量远远低于一年前同期。

图片来源:Pixabay
2019 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蔬果报道

主题: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