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媒援引边境水果商消息称,缅甸“圣德龙”芒果已开启对华出口,但中国市场价格持续低迷。4月份缅甸边境口岸的芒果运输车辆大幅减少,而往年同期木姐口岸日均通关量可达上万吨,今年只有2、3辆卡车经景栋-勐拉-打洛路线进入中国,圣德龙芒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出口困境。
缅甸芒果种植面积约25万公顷,主要分布于曼德勒、勃固等地区。以甜度高、纤维少闻名的圣德龙芒果,2025年产量同比减少30%,致使国内市场价格飙升至5万-6万缅币/箱(约合人民币600-720元),而中国打洛市场批发价仅为3万缅币/箱,价格倒挂现象显著。
中国作为缅甸芒果最大出口目的地,市场占比超80%,但2025年中国的缅芒进口量同比下降超50%,交通问题成为制约缅甸芒果对华出口的关键因素。缅甸芒果出口主要依赖公路运输,从曼德勒到打洛口岸需72小时,运输成本占货值35%。景栋-勐拉-打洛路线因路况不佳、关卡繁多,每箱芒果运输成本高达8000缅币。反观泰国,借助中老铁路运输芒果,从曼谷到昆明仅需24小时,成本降低40%。缅甸滞后的物流基础设施,使芒果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达15%,进一步削弱了其价格竞争力。
在全球芒果出口市场“三国鼎立”(泰国占30%份额、墨西哥占25%)的格局下,缅甸仅列第五。2025年,越南凭借RCEP协定下关税降至0%的政策优势与优化后的冷链物流,对华芒果出口量增长20%;秘鲁、巴西等南美国家则利用反季节优势抢占欧美市场,缅甸芒果在传统市场的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此外,种植技术落后与加工能力不足也严重制约缅甸芒果出口产业发展。缅甸90%的芒果种植户为小规模农户,平均种植面积不足2公顷,分散经营导致标准化生产难以推行,农药使用不规范、包装简陋等问题频发。2025年,因包装不合格被中国海关退回的芒果批次占出口总量的12%,直接损失超2000万美元。同时,缅甸芒果深加工比例不足5%,远低于泰国的35%和墨西哥的20%,大部分鲜果以初级产品形式出口,附加值较低。虽有企业尝试生产芒果干、果汁,但受技术和资金限制,年产量不足1万吨,且缺乏国际市场认证。
为拓展出口市场,2025年缅甸已尝试向中东阿联酋、非洲肯尼亚出口芒果,首单300吨试销获得成功。未来,缅甸政府可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借助RCEP框架下的关税优惠,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打造“缅甸圣德龙”地理标志品牌,通过TikTok、Lazada等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数据显示,2025年缅甸芒果在东南亚电商平台的销量增长30%。此外,缅甸政府计划于2027年在曼德勒、仰光建成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预计可将芒果损耗率从15%降至5%,助力芒果出口产业复苏。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 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