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冬枣大量上市,价格同比大跌近3成!

今年陕西大荔产的冬枣于5月下旬开启上市,比往年提早半个月。据了解,本季冬枣质量理想,在口感、糖度、个头方面表现稳定,但价格一直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下滑趋势,有种植户说现在价格已经到历史最低,今年比往年跌了将近30%。

5月下旬冬枣少量上市时,因产量稀少,收购价高达70元/斤;6月中旬,产地价已大幅降至17-22元/斤;随后持续走低,目前维持在5-9元/斤。价格下降并非匀速,而是加速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偏低,去年此时产地价还稳定在12-15元/斤。从更宏观的数据看,自6月中旬以来,大荔冬枣价格整体呈震荡下行走势。6月21日达到近期高点9.14元/斤后开始回落,至7月10日报7.69元/斤,累计跌幅达15.9%,比往年跌了将近30%。

陕西冬枣价格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种植规模的急剧扩张。在以大荔县为例,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其中设施化栽培40万亩,规模位列全国之首,冬枣年产量超50万吨。在大荔县的许多村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投身于冬枣种植。如此庞大的种植规模,使得市场上冬枣供应量远超需求。

品种改良选育以及大棚种植技术的发展,虽使冬枣能够提早上市,创造了前期的高价“红利”。但随着技术的普及,全国冬枣供应期大幅提前且拉长,大荔县的冬枣早熟优势不再突出,原本靠抢早上市获取高利润的模式难以为继。大量早熟冬枣集中涌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供应过剩的局面。​

水果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高价水果的态度愈发谨慎。随着水果全年化供应的发展,消费者的选择日益丰富。西瓜、葡萄等低价水果大量上市,对冬枣市场形成了强烈冲击。线上渠道销售数据显示,电商平台的鲜枣搜索量和下单转化率同比下滑约10%,这直观地反映出终端消费市场对冬枣需求的疲软。此外,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其更加注重水果的性价比与多样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冬枣的市场需求。

价格大幅下降,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广大枣农。大荔县的种植户表示,如今种枣成本不断攀升,化肥农药涨价,人工费也水涨船高,可收入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许多年轻人因看不到前景,纷纷放弃冬枣种植,老一辈仍在勉强支撑。而对于整个冬枣产业而言,低价可能导致产业发展停滞。​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国际果蔬报道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主题: 
地区: 
产品: 

添加新评论